财经要闻 >> 正文

瑞幸咖啡翻车:自曝造假金额22亿、股价暴跌80% 会步“安然”后尘吗?
  摘要:4月2日,瑞幸咖啡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财年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期间,提请董事会注意的某些问题的内部调查。该调查初步明确的信息表明,自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

正文:

01 瑞幸咖啡“翻车”!承认造假金额达22亿 股价40分钟出现5次熔断


“小蓝杯”瑞幸咖啡的资本泡沫,终究还是难逃被戳破的命运。

4月2日,瑞幸咖啡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公司董事会已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监督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财年合并财务报表审计期间,提请董事会注意的某些问题的内部调查。该调查初步明确的信息表明,自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瑞幸咖啡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在此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大幅膨胀。

报告还指出,上述数字尚未得到特别委员会、其顾问或公司的独立审计师的独立核实,并可能随着内部调查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一片哗然—周四晚间美股开盘,瑞幸应声暴跌80%,市值仅为14.23亿美元;开盘后瑞幸随即触发熔断,熔断前跌78.55%,股价报5.62美元/股,市值相较于前一交易日蒸发近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50亿元。截至发稿,瑞幸咖啡日内已五次暂停交易。


1A11D150E6F8023EFA2B7F6F5D5881EF0A892DF5_w645_h260.png


日前,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有关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即将到最后提交期限。

加州的GPM律所、 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均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2020年4月13日是首席原告截止日期。

关于瑞幸的财务质疑可以追溯到三个月前。今年1月底,一份长达89页的做空报告让瑞幸连续33天上涨的股价被迫按下了暂停键 -报告中指出,瑞幸咖啡从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捏造财务和运营数据,夸大门店的每日订单量、每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每件商品的净售价,从而营造出单店盈利的假象;同时又通过夸大广告支出,虚报除咖啡外其他商品的占比来掩盖单店亏损的事实。

该份研究报告一经发布,当日瑞幸咖啡股价盘中跌超26%,收盘跌收10.7%。2月3日,瑞幸否认了上述所有指控并称该报告毫无依据,论证方式存在缺陷,属于“恶意指控”。

但美国已有多家律所对瑞幸咖啡提起集体诉讼,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对于就造假一事前后表态不一的问题,瑞幸官方暂未对具体原因进行解释。


02 唯品会曾频道遭遇“做空”被指财务造假股价大跌13%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并不是唯一一家曝出财务造假丑闻的中国在美上市企业。自2010年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成立特别小组针对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展开调查,多家中概股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受到停牌甚至勒令退市的惩罚,做空机构们也通过发布报告的方式频频“狙击”中概股公司。唯品会就是其中一家。

2015年5月12日,做空机构Mithra Forensic Research在一份针对唯品会的报告中指出,司法模型显示唯品会操纵了销售额、应收帐款、利润及其他资产账户;此外唯品会的财报与该公司管理层在多个场合下披露的信息自相矛盾。

5月14日,市场研究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发布报告称,唯品会在中国递交的财务文件与其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截然不同。受此影响,唯品会当日股价收于25.21美元,下跌5.4%。

5月29日,投资机构Greenwich Research Group发布研究报告,指控唯品会涉嫌财务造假;报告中指出,唯品会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许多用户甚至不知道有这个网站,因此很难吸引用户在其平台交易。受该消息影响,唯品会股价当日大跌13%。

针对Greenwich Research Group这一报告,唯品会方面回应称国外机构的言论和主张中包含了大量错误和没有事实支持的猜测,且对唯品会的业务模式存在整体上的误解。

同年7月2日,美国律师事务所Bernstein Liebhard LLP宣布,已代表在2015年2月17日至2015年5月18日期间购买唯品会股票的买家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对唯品会提起集体诉讼,称唯品会及公司特定高管和董事违反了1934年美国证券法。

对于律所发起的集体诉讼,唯品会方面表示,美国律所的指责与此前机构发布的做空报告内容大同小异,公司不会再回应了。

确实,从当年五月份美做空机构频繁发布的针对唯品会的做空报告不难发现,矛头基本都集中指向三点:第一、唯品会在中国递交的财务文件与其递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截然不同;第二、唯品会的财报与该公司管理层在多个场合下披露的信息自相矛盾;第三、关联交易可能未披露,涉嫌侵害投资人利益。

分析人士曾指出,对当年的中概股公司来说,一边是私有化热潮未减,一边是做空机构的集中做空;在大大小小的做空报告里,营收规模、盈利能力以及关联交易、售价等问题都是当时电商股被集中做空的关键点。


03 通用电气陷财务造假疑云 市值单日蒸发89亿美元


即使是美国本土公司,也没能逃过做空机构们的狙击。

去年8月15日,百年工业巨头通用电气就陷入了财务造假的“罗生门”;其时,一份来自一位名叫

哈里·马克波洛斯(Harry Markopolos)的会计专家发布的报告指出,通用电气隐瞒了381亿美元的潜在损失,约占公司市值的40%以上,认为公司现金状况比财报披露的“糟糕得多”。


F2EE1B8BC7126EFE88EF7AC027BFE132217B716C_w1000_h675.jpg


消息一出直接导致该公司股价在隔夜美股交易时段暴跌11%,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上百亿元。这份将通用电气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报告洋洋洒洒175页,其中还提到了通用电气隐瞒财务问题的做法可以追溯到韦尔奇掌舵的1995年;几十年来,通用电气仅在财报中提供各业务部门的收入和利润,但并不披露个字的销售成本、一般和行政费用、研发以及公司间接费用分配等。马克波洛斯还称,被他发现的还只是通用电气财务欺诈的冰山一角。

对于这份报告,通用电气随即给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击,公司称马克波洛斯指控虚假,调查报告漏洞百出;同时表示此举只是“市场操纵行为”;为了自证清白,通用电气CEO还在股价暴跌之后买入了价值约200万美元的公司股票。

这份关于通用电气涉嫌财务欺诈的报告之所以在当时的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正是因为马克波洛斯本人曾经揭发了著名的金融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麦道夫案,并最终将该案的操纵者伯纳德·麦道夫送入高墙内服刑150年。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波洛斯还提到,通用电气的财务造假规模堪比美国前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和前电信巨头世界通信公司(简称“世通公司”)造假规模的总和;确实,早在通用电气事件的前几年,这两家公司就曾经因财务造假引发了市场的剧烈震荡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安然事件”尤其典型。


04 “安然事件”始末:虚报盈利近6亿美元 “没人能说清它是怎么赚钱的”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市场人士将“安然事件”视为美国股市最典型的造假丑闻,随着此次瑞幸事件不断发酵,也有观点认为瑞幸咖啡或将面临像安然一样强制退市的结局。

2001年年初,当时一家投资机构老板吉姆·切欧斯就曾公开质疑安然的盈利模式。他指出安然2000年的盈利率为5%,到2001年初就下降到2%以下,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回报率仅有7%左右;“虽然安然的业务看起来很辉煌,但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也没有人能够说清安然是怎么赚钱的。”

彼时切欧斯还注意到有些文件涉及了安然背后的合伙公司,这些公司和安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幕后交易;时任安然首席执行官斯基林一直在抛售手中的安然股票,他本人页不断宣称安然的股票会从当时的70美元左右升至126美元;但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公司董事会成员如果没有离开董事会,就不能抛出手中持有的公司股票。

也正因为如此,外界开始真正追究安然的盈利情况和现金流向。到2001年8月中旬,关于安然财务状况的质疑依然甚嚣尘上;8月9日,安然股价已从年初的80美元左右跌到了42美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布的第三季财务报告显示,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同时安然首次透露因首席财务官安德鲁·法斯托与合伙公司经营不当,公司股东资产缩水12亿美元。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安然自动提交某些交易的细节内容,并最终于10月31日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2001年11月8日,不堪舆论重压的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11月28日,标普将安然债务评级调低至“垃圾债券”级,公司股价随即跌至0.26美元,市值由最高的800亿美元跌至仅2亿美元。12月2日,因受到债权人的压力和法律诉讼威胁,公司管理层被迫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在宣告破产前,安然公司拥有约21000名雇员,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更是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并在200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6位。随着这家明星公司跌下神坛,其审计公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被美国地方法院以非法销毁文件妨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为由被判吊销执照;彼时安信达的轰然倒下也令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了如今的“四大”。

如今,瑞幸咖啡也正遭遇着公司发展史上的最大危机-承认收入造假22亿、股价暴跌70%,还将面临集体诉讼,曾经的资本宠儿沦为备受舆论指摘的造假公司,瑞幸是否会步安然后尘?将是未来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热门话题。



标签: 小蓝杯 瑞幸咖啡 资本泡沫 虚假交易